資訊動態
行業動態
《中國汽車報》已經對沖壓、涂裝和總裝三大工藝裝備產業的發展進行了連續報道。筆者在對裝備生產企業、主機廠和相關研究所的采訪中發現,我國高端制造裝備仍和外資存在差距,自主裝備產業若要“逆襲”,亟需邁過兩道坎。
首先是基礎工業這道坎。筆者發現,我國在一些高端裝備方面已經有了自主產品,但卻沒有市場份額。對此,業內人士給出的原因普遍是產品的可靠性不行,精度不夠,耐久性差等。以螺絲擰緊裝置為例,我國自主的螺絲擰緊裝置基本沒有進入到乘用車配套體系,大部分應用在了汽車零部件的裝配上。可為什么同樣的產品,我們的產品可靠性、耐久性、一致性就差?歸根結底還是工業基礎薄弱。
據筆者了解,目前常用的氣動式擰緊裝置屬于機械結構式產品,對產品的精度要求很高,但國產裝置從材料的選擇到熱處理工藝都不能滿足產品的要求,而材料和熱處理工藝恰恰就是最基礎的工業。基礎工業的薄弱導致了上游產品質量不過關,從沖壓裝備到涂裝裝備,或多或少都存在這樣的問題。總能聽到我們的產品已經攻克了技術難關,追趕上了世界先進水平這樣的話,殊不知,沒有基礎工藝裝備做支撐,即便技術攻關成功,也還會丟掉市場份額。
《中國汽車報》已經對沖壓、涂裝和總裝三大工藝裝備產業的發展進行了連續報道。筆者在對裝備生產企業、主機廠和相關研究所的采訪中發現,我國高端制造裝備仍和外資存在差距,自主裝備產業若要“逆襲”,亟需邁過兩道坎。
首先是基礎工業這道坎。筆者發現,我國在一些高端裝備方面已經有了自主產品,但卻沒有市場份額。對此,業內人士給出的原因普遍是產品的可靠性不行,精度不夠,耐久性差等。以螺絲擰緊裝置為例,我國自主的螺絲擰緊裝置基本沒有進入到乘用車配套體系,大部分應用在了汽車零部件的裝配上。可為什么同樣的產品,我們的產品可靠性、耐久性、一致性就差?歸根結底還是工業基礎薄弱。
據筆者了解,目前常用的氣動式擰緊裝置屬于機械結構式產品,對產品的精度要求很高,但國產裝置從材料的選擇到熱處理工藝都不能滿足產品的要求,而材料和熱處理工藝恰恰就是最基礎的工業。基礎工業的薄弱導致了上游產品質量不過關,從沖壓裝備到涂裝裝備,或多或少都存在這樣的問題。總能聽到我們的產品已經攻克了技術難關,追趕上了世界先進水平這樣的話,殊不知,沒有基礎工藝裝備做支撐,即便技術攻關成功,也還會丟掉市場份額。
- 上一條:從三月車市數據看工程機械 自主品牌壓力大
- 下一條:汽車車漆保養